當前,在微信朋友圈里流行起了這樣一組優美而潔凈的圖文——就是魯西集團上空凸顯出的藍天白云及其間的白樓碧水,看上去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由此大家口頭也傳頌起了一個靚麗的名詞:“魯西藍”。一個如此大型的化工生產企業,居然能讓其周圍的天空如此的潔凈?他們又是怎樣做到的呢?近日,記者對魯西集團進行了實地了解。
據集團環保部的負責人介紹:魯西集團在2016年首批通過了國家環保部的大氣環境風險預警項目驗收。集團建立了大氣環保四級預警體系,其中包括裝置內部安裝了2526臺氣體報警儀,裝置邊界安裝了186臺在線監測設備,在園區5公里范圍內建立了6座大氣監測超級站,1座3D激光可視雷達可全天候掃描15公里范圍內的大氣空氣質量。只要出現大氣指標異?,F場,運行指揮中心馬上報警,啟動相應應急預案進行處置。
記者進入魯西生產現場,看到有員工正拿著儀器對設備進行檢測。這是測什么?經進一步了解,原來,魯西集團為對各種環保隱患達到有效預檢預控,生產裝置定期由專人對所有設備管道進行一遍測厚,并建立測厚臺賬。對測出的相應薄弱點,本著“寧停產,不污染”的原則,在生產狀態能夠確保有效處理有效控制的就與生產進行有效隔絕處理;不能有效隔絕的就立即進行停產處理,確保對污染源頭的有效控制。同時積極倡導員工查漏治漏,員工查處的漏點無論大小均記入生產信息平臺,并按查出數量和質量進行獎勵。
進入魯西集團的生產現場就會發現,在裝置的外圍防護欄上有一個異味巡檢箱,每個異味巡檢箱上都按位置標有不同的標號,這是做什么用的呢?記者經與相關人員溝通并征得他們同意后打開了這異味巡檢箱,看到里面放著一本異味巡檢記錄本,上面詳細記錄著每天的異味巡檢時間、巡檢風向、有無異味和異味種類以及巡檢人。記者經進一步向內部人員咨詢得知:原來,在各生產裝置均由運行人員二十四小時對其內外及相鄰區域的異味及煙霧情況進行巡檢,具體巡檢情況一一記錄在這異味巡檢箱中的異味巡檢記錄本上,每發現和嗅到異常,巡檢人會及時通過對講機、微信平臺等向相關人員匯報,以做出及時處理。另外,事業部還安排各裝置夜間生產值班人員,每兩小時輪流對各下屬生產裝置周圍進行一次巡檢,并把此作為夜間值班的一項重要匯報內容;不僅如此,裝置還在各生產區域內張貼環保舉報電話,積極發動全員進行有獎舉報。同時,企業相關職能部門對環保巡檢情況進行不定期抽查落實。經過多向交叉,多向對比,對環保巡檢不認真不及時查處不力者進行嚴懲,對異常情況及時發現及時反饋及時處理者進行獎勵。
一路行,一路探,記者還看到:有許多新建的塔罐,或正在施工,或已經投入運行,整潔亮麗,特別顯眼。經了解得知:這是魯西集團為突破瓶頸制約,徹底消除環保影響,針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VOC(低沸點揮發性有機物)以及各種廢氣,新增置了樹脂吸附以及各種相應的廢氣吸收塔等環保設施,對這些廢氣廢料進行過濾置換吸收,并使其回收循環再利用,大幅度有效提升了集團內部的環保治理水平。
在魯西集團,記者看到的是處處整潔明麗,花紅柳綠,凸顯碧水藍天,感受到的是各種環保措施的嚴密管控,認真實施,層層推行。魯西集團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使企業環保治理水平顯著提升,同時也贏得了企業內外的一片贊譽。